SERVICE PHONE
18166812171发布时间:2024-10-06 01:07:54 点击量:
beat365官网唐江澎荣退:直击“分数”指挥棒下学校能为学生做些什么? 人物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17年,将一所县域中学发展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默默耕耘一线余年,他在语文教学、育人方式变革、课程建构、五育并举、工程教育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与前瞻性实践,为基础教育界提供了范例与样本。本文,
在高考升学率的现实压力下,唐江澎依然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三年间,学生修满国家课程之外,并完成以下这些项目,才能获得毕业证——
每天必须保持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艺术课,直到高考前停课。“就算是高三,也应该保持一个基本的节凑,该跑步的时候就去跑步,该做题的时候就去做题。”
今天的孩子出现那么多心理问题,这是教育者要痛定思痛的。其实,越是学业压力大,学校越要守住学生的运动空间。
如果能每天运动出一身汗,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心理问题也会少很多。“强健的体魄,是健康人格的基石。否则学习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高中学习,是高强度、持久性的智力活动,已经足够紧张了,学校不要再去增加孩子们的紧张感了。学生更需要的,是一种安静平和、宽松有序的学习氛围。”
以社会研究者的姿态,去感受中国社会有多少问题需要年轻一代去面对和解决,这应该成为学生人生成长中的必经一课。
无论是关怀社会、还是自力更生,其实都是在社会这一真实课堂中“学习”,构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高中三年是定义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三年。如果缺乏这份“体悟”,学生在高考选科、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以及未来人生方向的抉择上,都会陷入盲目和被动。
这是当下中国教育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只教给孩子用分数去考大学,却没有教他们去上什么样的大学、选什么样的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喜好、天赋,对社会上的就业类型和工作岗位,一无所知。”
“一所真正好的学校,应该培养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并提供充分的土壤,滋养他们自由生长。让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预期。”
为学生提供对应不同专业、就业类型的体验课程。目前,在学校里有社科研究、数理研究、工程实验、经济管理、生命医学、艺术与设计、体育与军事这7个选修课大类。
打通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能借助大学里的资源,为中学生带来各种点燃兴趣的讲座、多元化的课程体验,是他一直在做的尝试。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此前上,唐江澎的这段阐述,在网络上吸引了3000万点赞,点击量破100亿。
就是用我的努力,用我的善良和智慧,给世界带来向上的变化,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这是我的人生目标大方向。
一所学校的价值,不应该只看她能培养出多少成就杰出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看她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是否坚定这样一种人生信念:让世界因我的努力,而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
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引导学生在分数之外,关注艺术美感、价值、意义等“人之所以为人”的部分。
成立“模拟城市”,配套学生银行、学生邮局、无人超市、食品检验中心等,由学生担任城市治理者,面对学校这一真实社会,各司其职地解决问题。邮局的学生负责为全校师生收发杂志、信件;食堂饭菜的安全问题,交由食品检验中心的学生组织每天抽样监测..
设立了“校长特别提名奖”,获得这一奖项的,可能是天天坚持跑步的学生,即使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也有天天给父母打电话的孩子,被颁发孝心奖,“父母培养一个让自己暖心的孩子,这是挺成功的事儿。”
Q1:您曾经说过,“学校没有升学率,地位就会被边缘化。”如果升学率下降,会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压力?
唐江澎:我常会说,孩子一生一次高考,家长一生两次高考,校长年年都是高考。哪怕在省锡中这样的学校,升学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只能在满足公众期待的基础上,拓展空间。如果学校没有了升学率,肯定会被边缘化,也就得不到资源上的支持。
唐江澎: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概念需要反复强调,防止被误解,那么,我就要反思这个概念本身的普适性问题。为什么它和公众心理总有一定的差距。
Q3:您提出,“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具体来说,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培养这“四个者”?
唐江澎:我有一套非常便捷的方法,培养终身运动者,家庭最好天天一块锻炼,尤其在假期。假期里,当一个家庭的家长领着孩子,每天都向着太阳奔跑的时候,这个家庭一定是阳光灿烂,充满信心。
责任担当者的培养,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情操高尚起来,一定要有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而且是纯粹利他性的,不是为了什么“升学包装”。
培养问题解决者,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共同阅读。通过阅读,开阔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Q4: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热点话题。您觉得,拔尖创新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究竟该如何培养?
唐江澎:今天我们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依然是筛选一小部分学生去重点培养,而不是大面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养的学生。
第一是思考能力的限制。没有问题意识,不愿意独立思考,学习仅仅靠记忆。但是,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人思考。
第二个限制是,我们现在的动手实践能力越来越差。现在的孩子基本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谈何创新与发展?
唐江澎:大的高考制度,依然是保持我们人才选拔的公正与公平的制度。不过我们可以尝试增加一些灵活的评价机制,比如校长实名制推荐、综合评价体系和强基计划等。
工程素养评价,比如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码工科院校可以搞个联盟,统一进行工程素养的测试评价,让刷题的孩子走出来,将精力放在更值得的地方。
中国孩子的学习负担重,这不是根本问题。关键这一负担是值得的吗?它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学习,还是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为什么不能将高考科目组的内容分层?比如:数学就可以分出多个水平层级,提供给不同目标专业的学生。
徐启建:“天地人和”,中国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 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6个字:爱、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执行力
我,“潜入”北京十一学校,被李希贵的改革震撼了 深度● 窦桂梅:学校的真正危机,来自内部管理